在4月28日至5月18日为期三周的音乐节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西班牙、波兰、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的表演团体及艺术家们为上海市民献演了52台精彩纷呈的音乐舞蹈演出;优秀新作、名家经典吸引了40000多名观众步入上海各大剧场,亲身体验了音乐舞蹈艺术的魅力;来自世界各地的管乐表演让几万名爱好者欣赏和参与了一道管乐盛宴;上万名音乐、舞蹈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各类比赛和展演活动;更有不计其数的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在本市公共文化空间感受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美态妍韵。
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最大的亮点,在于几个“第一次”:第一次推出了国际合唱艺术周;第一次推出本土原创的大型音乐剧《楼兰》;第一次为外埠作曲家举办作品音乐会;第一次以新媒体微博的形式举办钢琴大赛;第一次举办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一次邀请了全国九大专业院校的优秀学生在沪举办音乐会。
众多的新人新作
力推新人新作是“上海之春”一贯秉承和发扬的宗旨,这在本届得到了强烈和鲜明的体现。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等本市音乐舞蹈院团、院校踊跃推荐新人新作参演,充分展示出上海音乐舞蹈的创作演出实力,繁荣了上海的艺术舞台。与历届不同的是,本届音乐节更多地邀请了外地新人新作来沪展演,以达到创作交流、共同提高原创力的目的,如“群英荟萃”——全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优秀学生音乐会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上新梦VII”的作品是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四川、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首应征原创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充分反映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文化精神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办节宗旨。
上海本土音舞原创的质量和影响同样可圈可点。由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创作的音乐剧《楼兰》首次将楼兰古国消失的迷案,以音乐剧的方式搬上舞台,将古老的传说与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融于一体,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两年一度的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为本土舞蹈编创者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上海各专业舞蹈院团(校)推荐的参演作品代表了上海专业舞蹈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思潮。在上届音乐节新增的少儿精品舞蹈展演,本届展演在覆盖面和艺术水准上更进一步,激发了少儿舞蹈创作的原创力。
其他新人新作演出同样精彩纷呈。在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获奖者音乐会、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之三、永远的威尔第——纪念歌剧大师威尔第诞辰200周年音乐会、春天的律动之二——上海音乐学院民乐新人新作专场音乐会、浪潮Ⅲ——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音乐会、现代舞《冥想中的舞蹈》等演出中,担任主演的皆为上海新人。本届音乐节的音乐舞蹈新人不仅数量多、水平高,而且形式丰富多样,涵盖钢琴、民乐、声乐、打击乐、室内乐、芭蕾、现代舞等各个领域。
永恒的艺术经典
本届音乐节除上海本土优秀院团的演出外,还特别邀请了各地的名家名团一展风采。如纪念作曲家田丰诞辰八十周年音乐会,是为缅怀这位为保护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源文化”而献身的“殉道者”而举办的,音乐会上演《祖国晨曲》、《云南风情》、《彝寨行》等4部作品,这些作品汇集田丰的毕生心血,堪称精品力作。云南小水井苗族合唱团的45位歌者,为上海观众献演了一场没有舞美、不打特殊灯光、堪比世界名团水准的原生态音乐会,全面展示了云南原生态音乐的独特魅力。
1963年,年仅17岁的闵惠芬荣获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一等奖。转眼五十年过去了,如今的闵惠芬早已成为二胡演奏大师,不仅风靡海内外,还影响了几代二胡演奏家和爱好者。在祝贺闵惠芬“上海之春”获奖50周年专场音乐会上,闵惠芬和弟子们演奏的《二泉映月》、《闲居吟》、《逍遥津》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一一响起,令所有人心情激荡、感慨万分。中国民族音乐名家及名曲荟萃——徐景新作品(协奏曲)音乐会向观众全方位展现民族管弦乐的丰富色彩和民族风韵。赵家珍古琴独奏会除为观众带来《幽兰》、《流云》、《潇湘水云》、《秋塞吟》、《欸乃》等古琴独奏曲目外,还有箫、竹笛与古琴合奏的《梅花三弄》以及古琴与手鼓合奏的《春风》,让都市生活的现代人感受到平静、安逸的优雅韵律。
外国名家演出同样吸引了大量观众。如在卡雷拉斯上海音乐会上,67岁的卡雷拉斯宝刀不老,并首次采用了钢琴伴奏的方式,演唱效果精致、典雅。音乐会票房火爆,一票难求,场内掌声迭起,观众欲罢不能。此外,罗马尼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音乐会、法国现代摇滚打击乐音乐会、美国帕森斯舞团现代舞剧《爱的记忆》、法国劳朗公爵爵士五重奏乐队演唱音乐会等都以独特而又精湛的演艺,得到了沪上观众的喜爱。
欢乐的市民节日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向来重视全民关注度和群众参与度。本届音乐节的群文活动可谓规模大、规格高、参与广、人数众,4个“节中节”、3项赛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广泛、看点突出,实现了本届音乐节“共享美好春天”的宗旨。
上海国际管乐艺术节自2008年创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六届。本届管乐艺术节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了更大的提升。除浦江大巡游、管乐嘉年华、中外行进管乐表演专场、全国非职业优秀行进管乐展演等四大板块外,更增加了南京路步行街大巡游。艺术节期间,50余支团队3500名乐手还深入社区、校区、营区、园区、市民广场等,为人们奉上十余场精美的艺术食粮,提升了群文活动的内涵,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欢乐的节日氛围。
本届音乐节推出了首届上海之春国际合唱艺术周,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芬兰、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新西兰、韩国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十多支优秀合唱团队,都显示了很高的专业水准,让观众加深了对合唱艺术的了解和认知。
2013上海世界音乐季吸引了来自印度、法国、保加利亚等国家的优秀艺术家及团队与中国音乐家们同台竞技,各展魅力,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无国界、零距离的听觉享受。中外艺术家用各自的民族乐器同台合作是此次音乐季的一大看点,他们打破传统国界和文化的藩篱,联手合作催生出诸多精彩新鲜的节目,现代性与互动性的结合,让市民们耳目一新。Mini音乐节浓缩了英国南岸艺术中心艺术节的古典精品,同时加入中国现当代作曲家作品,以音乐还原20世纪的人文历史,让观众以崭新的独特视角全面了解20世纪音乐风貌。
本届音乐节共有3项赛事,其中西班牙古典吉他大赛、首届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分别决出各类奖项,圆满落幕。首届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于4月初开赛,通过东西南北中五大分赛区的多家省市级电视台的携手合作,覆盖了全国百余所高校,汇聚近千名精英学子踊跃参赛。决赛在来自12所高校的31名(组)优秀选手中进行。赛场成为了当代风华正茂的年轻大学生选手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各式各样的创作题材和演唱风格,无不展现了大学生们激扬青春的风采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2013全球华人微博钢琴大赛,首次将传统钢琴比赛与网络微博相结合,将微博全球性、即时性、高人气的特点加入到比赛中,同时加以专业的评委阵容,提高了比赛的幅射范围和影响力。本次大赛共吸引了近5000人报名参赛,目前完成了初赛和复赛,将于5月18日进行现场决赛。
精彩的闭幕演出
5月18日晚,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落下帷幕。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任翁铁慧,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副主任宗明、陈东、滕俊杰、宋妍、薛沛建、陆在易、凌桂明、许舒亚、范宇飞,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总监廖昌永,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秘书长(执行)王依群,市文联副主席、巡视员迟志刚,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桑秀藩,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等领导与著名艺术家吕其明、周小燕一起出席闭幕式。翁铁慧宣布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主持闭幕仪式,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致闭幕辞。
简短的闭幕仪式之后,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奏响本届闭幕式音乐会。演出曲目包括许舒亚的交响音诗《韵》、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及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上海优秀钢琴演奏家孙颖迪担任钢琴独奏。交响音诗《韵》是一部民族音乐和交响观念相融合的作品,两位女高音陈其莲、李秀英以高亢、优美的演唱,与交响乐队和打击乐强烈的节奏相互呼应,此起彼伏,令人荡气回肠。
布拉格交响乐团于1934年秋由指挥家鲁道夫•皮卡雷克建立。他使用“电影-歌剧-音乐会”来定义乐团的活动范畴。在20世纪30年代,布拉格交响乐团通过为许多捷克电影配乐和在捷克斯洛伐克电台现场直播而广为人知。1952年,捷克首都布拉格将乐团作为布拉格的官方乐团,乐团改名为布拉格首都交响乐团。在乐团的历史上,曾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与乐团合作演出。
嫣红姹紫五月天,共待来年梦更圆。让我们满怀对于春天和艺术的美好记忆,期待明媚春光的再度来临。